
照片:展厅门口的“小花芳斋”花园。明清时期的文人字画,被广东收藏家收藏后,向民间公开,让今天的观众得以欣赏到他们的风采。 《凌海墨林——黄氏家族百年珍藏》展览将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行。展出书画作品、珍稀古籍、文物百余套,全面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艺术、书画的发展历程,并收藏了当时的文趣。展览将分两个阶段举办,直至明年3月22日。 /大公报记者 刘毅 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,黄氏家族出身的黄兆南在广州梨栅湾购置土地,建造“小画芳斋”花园,他在此建立收藏,成为当时书法家、画家、学者和文人的聚集地。20世纪以来,黄氏家族在粤港两地的文学传统和收藏活动中一直保存和延续。最后,后裔黄秉祥于1997年将其赠予香港中国大学艺术博物馆,藏品由 广州飞往香港。现场再现《小方斋》园林画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姚金壮在巡展时表示:对于香港社会来说,黄氏家族藏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此次展览展示了黄氏家族近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提供的藏品 多年来突出了他们将私人活动融入公共工作的精神。本次展览展示了百年来的藏品黄氏家族珍藏。收藏始于民国时期,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不仅体现了当地先贤的美貌和才华,也保存了广东丰富的历史文化。展览主要包括书画卷轴、善本古籍、器具等,为了让观众对黄氏家族的历史和收藏有更加立体的体验,展厅入口处可见一座“小花坊斋”园林。这是展览的第一个主题——“黄家和小花房家族斋:Ang Pinagmulan ng Negosyo ng Pamilya”upang ipakita ang kasaysayan ng pamilyang Huang na bumalik sa 广州 upang maitayo 和“小花房斋”。展览分为“黄氏家族与小花房斋:家族企业的起源”、“溯三吴:明代苏州及周边地区书画”等十大主题》、《锦衣华服:清初人物画》、《血统传承:武云正宗(山水、花鸟画)四王与象》、《江浙墨林:清代新风新江南》、《节庆香颂》:广东对书法的推崇 《明代遗存与绘画》、《广东风雅:广氏对历史文化艺术的保存》、《近代粤港》、《上海风雅:海派书画》、《黄氏游园:黄氏诗书画的创作与活动》等,追踪黄氏的源流 家庭收藏主题和人文主题。本展为民国黄氏家族成员收藏。除了《明清书法1940》外,还展出了报道“广东文化展”开幕的报道。黄氏家族成员黄兆祯抗日起义后从广州来到香港,是“广东文物展”的参展者之一,表达了对香港文化的支持。此外,展览还展出了《凌海墨林——黄氏百年珍藏》(第一卷、第二卷、 全2册及单册)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。涵盖博物馆研究团队及专家学者对黄氏家族藏品的研究。博物馆结合的学术文章和藏品说明,不仅详细地揭示了收藏和鉴赏的历史,而且揭示了许多书画对后世的重要影响。该目录现已在图书博物馆和网上出售 书店。部分图片:TA的照片如果包记者刘毅